【非常醫生】當年僅35歲成屯門醫院院長 劉少懷醫生:AI是未來醫療發展重點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3/07/21 16:13

最後更新: 2023/10/25 17:49

分享:

分享:

人生進入下半場,劉少懷未言休,他深感醫療要不斷創新,2018年創立了香港創新醫療學會,認為新科技是未來醫療發展重點。

有些人天生就是領袖,負責開創帶領團隊前行,香港創新醫療學會會長劉少懷醫生就是一例。當年他以35歲之齡頭角崢嶸成為屯門醫院院長,相信是前無古人也暫無來者。他遊走醫學界數十載,仍未放慢腳步,放眼醫學新科技、遠距醫療、機械人醫療,比很多人走得前。

劉少懷70年代在英皇書院讀中學,該校的理科預科班十分強勁,讀數理班的師兄師姐(中六開始讓女生入讀),不少日後成為博士及大學教授。「當年預科班分Upper Six及Lower Six,學校將Lower Six又分了一班『M班』,是為入大學Medicine醫科志向而設。」

他受學兄學姐感染,雖然到劉少懷讀預科時已取消了「M班」,4班中C、D班專攻入讀醫學院,學習氣氛濃厚,彼此為升大學努力拼搏。當年港大醫學院收了120人,英皇就佔了30人,劉少懷是其中一人。

實習初踏木人巷

他如願踏入港大醫學院門檻,度過了5年醫科生涯後,在伊利沙伯醫院當實習醫生時,印象深刻。病房僅30張病床卻收了80個病人,因此開滿帆布床,有時候要蹲低為病人觸診時,面向着洗手間,百感交集。「當時醫院的廁所,公廁比它還好,滿地是水,拖極都總是水漬斑斑;沖涼的隔水簾,下方全發霉。」

他能做的,是盡量讓老人家躺病床,年青的「弗得仔」和「弗得妹」、飲消毒藥水自殺入院的年輕人睡帆布床。「工作忙得不可開交,其實現在回想,應抽些時間向這些年青人勸說精神藥物毒品之害。」

劉少懷說人雖然長壽了,但始終會受慢性病的影響。與早在40歲和70歲才出現慢性病,情況肯定大不同,所以要拉後慢性病出現的時間。(黃建輝攝

看X光片的日子

他之後加入葛量洪醫院,心外科是葛量洪醫院的出名強項,他在內科的心臟科及胸肺科工作。80年代因胸肺問題入院的病人多是肺癌,醫學未及現今昌明,初級醫生的劉少懷每天埋頭埋腦細看X光片。「病人咳血要分辨是肺癌抑或肺癆,當時看X光片的燈箱好大的,像現時3部智能大電視般大,幾張片排開,有些未能界定是否肺癆的,X光片就排得更多,與現時先進電腦的清晰影像不可同日而語。」

初出茅廬的他,心裏暗暗佩服高級醫生和顧問醫生斷症準繩,一看就知肺癌有無擴散,是否值得開刀。「那時打開軀體進行肺部手術,是一項大型手術,有些病人因病情嚴重存活率很低,便採取紓緩療法。」

1986年劉少懷和高永文在瑪嘉烈醫院醫生協會共同策劃活動。(被訪者提供)

讓離世者「好頭好尾」

末期肺癌現在都屬嚴重病症,何況在幾十年前,他說肺癌男士患者較多,他們愛以自己肩膊扛下所有事情,不吐露半句內心的苦。「雖在政府醫院治療,但他們都會助借其他方法醫治,因此花了大量金錢,有些還欠下了債務。因生無可戀,因經濟問題,不少病人會在醫院內跳樓輕生。」

有病人在醫院輕生,在宿舍留宿的劉少懷就常被召喚到現場,證實病人死亡,然後是寫報告、警察調查是否需要送到法醫進行解剖、通知家人等等。他會用心去寫好每一個報告,向死者家屬解釋死因。「雖然他們大多哭到肝腸寸斷,不大聽到我說的話,讓逝者好頭好尾,也饒有意義。」

他由葛量洪醫院轉去瑪嘉烈醫院內科培訓,在那裏他遇上高永文醫生、馮康醫生,醫院事務署署長周端彥要為醫管局成立鋪路,公共衞生改為衞生署管理。「周署長與我們幾個開會,詢問我們幾個年輕醫生的志向,我當時後生,想去新醫院展抱負,選擇了1989年開院的屯門醫院。」他萬料不到,新任務竟是屯門醫院院長,當時劉少懷年僅35歲。問他是否一個本港最年輕院長紀錄?他沒有正面回答,笑哈哈說:「係之後啲人無咁蠢而已。」

年輕院長挑大樑

年輕院長挑戰不少,院內顧問醫生都比他年長資深,他「慶幸」自己因遺傳早生華髮,一頭白髮令他予人感覺較老成。

當時院內不少年輕醫生由伊利沙伯醫院、瑪嘉烈醫院等調職過來,他至今仍感激當年第一批和他並肩作戰的部門主管、顧問醫生、總護士長。「大家都很有團隊精神,堅守崗位,如年輕醫生當值遇上棘手問題,聯絡資深醫生,對方馬上駕車45分鐘回來幫手。」

新冠疫情影響全球,劉少懷在新冠疫苗接種中心當值的最後一天。(被訪者提供)

最令劉少懷醫生難忘的是1992年2月3日農曆年三十,石崗船民中心爆發騷亂。難民打鬥,火燒營房,釀成24死100多人受傷,當中逾百人送往屯院救治。「當年醫院甚少談及災難搶救應變計劃,我在家看到新聞報道後,立即遙距指揮急症室等部門召喚醫護進行搶救、負責對內對外聯絡等。」

醫療要不斷創新

3年後他再調職,在醫管局總部擔當總行政經理,肩負不同範疇,包括急症、深切治療部、骨科、創傷科、感染控制及員工支援。「我做的多是急症及傳染病方面,有很多危機處理,負責統籌7個醫院聯網的感染控制隊伍,沙士後設立了1,400張負壓病床,也在瑪嘉烈設立傳染病中心。沙士後有檢討報告,要多關注醫護人員士氣及心理質素,開展了一個名為『綠洲』的心理支援服務計劃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人生進入下半場,劉少懷未言休,他深感醫療要不斷創新,2018年創立了香港創新醫療學會,成員有醫生、護士、醫療集團高層、兩間醫學院教授等,這個非牟利平台,常舉行活動項目包括穿戴科技、遠距醫療等。

「我們覺得AI、5G、無人機、機械人醫療都是未來醫療發展的重點項目,不時邀請了科學園的初創公司講解最新醫療科技,讓醫學界接觸及認識新知識。」他的步伐一直沒有停下來,只因他的目光,放得無限遠。

記者:周美好